四年级课外导读:十万个为什么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,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绕有兴味的问题,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。“十万个为什么”这个现在巳被国内广为采用的书名,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国作家卢·吉卜林的一句话,当时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仅5万字。其他三部讲的是的书、钟表和灯的故事。这些作品都被译为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。

“十万个为什么”这是一个全面而极富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,而米·伊林则取自获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卢·吉卜林的一句话:“五千个哪里,七千个怎样,十万个为什么。”
米·伊林的作品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,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。中国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,都从米·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。 米·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,用文艺的笔调、生动的比喻、典型的事例、诗一样的语言,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,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。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的成功,还在于“套”字上。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在策划初版时,就注意到配套的问题。初版分物理、化学、天文气象、农业、生理卫生5册,九百多个“为什么”。后来,增加了数学、地质地理、动物3册。1962年12月出齐8册。这时,第一版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共收1484个问题,105万字。米·伊林作品译介到中国来已有七八十年,版次不断增加,印数始终不衰,一直是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。

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《人民日报》上用“内容丰富,文字生动,思想活泼,段落简短”这样16个字来概括米·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。

吴峻熙爸爸

大家好,我是吴峻熙爸爸!

相关推荐

新学期,这份护眼贴士送给孩子

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。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,以身作则,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,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。0—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,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,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。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