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子阅读,又称“亲子共读”,就是以书为媒,以阅读为纽带,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,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。通过共读,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,一同成长;通过共读,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,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;通过共读,可以带给孩子欢喜、智慧、希望、勇气、热情和信心。
苏霍姆林斯基指出:“所有那些有教养、品行端正、值得信赖的年轻人,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。”吉姆•崔利斯《朗读手册》上也有这样一段话:“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,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。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,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。”史斯克兰•吉利兰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 “亲子阅读”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。
值得思考的问题
问题一:亲子阅读理解不到位
调查发现,不到10 %的家长认为亲子共读只适用于幼儿,等到孩子上学了、会自己认字念书了,就应该让孩子独立阅读,否则会养成依赖大人的习惯。所以大部分家长在自己孩子上幼儿园时比较关注亲子阅读,一旦孩子上了小学,亲子阅读的热情与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或荡然无存。
问题二:阅读环境营造不到位
现今的家庭,经常愿意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装潢亮丽的客厅、舒适豪华的卧房,却舍不得用少许的费用布置实用的书房,致使孩子无法拥有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。我专门去过班上一个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家进行家访,孩子父亲带我参观了装修一新的新房,我问:孩子的书橱在哪儿?他指着空荡荡的装饰书架,一时语塞。倘若一个家庭无法提供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,却要求做好完善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,这是一件“缘木求鱼”的事情。
问题三:阅读材料选择不到位
调查发现,不少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。70%以上的家长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,较少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和意愿,而且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更多地是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,范围较窄。有近30% 的家长还说不清为孩子选择图书的依据,或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。
问题四:阅读时间投入不到位
当今社会,随着经济的发展、家庭收入的增加,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也在不断提高,陪着孩子一起学奥数,学艺术的家长很多,却很少有家长愿意投入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。在电视、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,我们的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。调查发现,每天能保证有15—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0%。
问题五: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
许多家庭的指导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,父母行为的情绪化现象严重,兴致高、情绪好时陪孩子看看书;不高兴、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,父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,没有考虑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,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子阅读,也无法有效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。
为什么说亲子阅读是不可替代的?
亲子阅读是一项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,可以是父母读给孩子听,也可以是孩子读给父母听。重要的是,父母与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亲子阅读是不可替代的。
首先,可以增进和孩子的感情交流。孩子从父母朗读的声音和语调中,能够体会到的是父母温暖的关怀。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的烦恼和快乐。
其次,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。如果父母有丰富的阅读经验,孩子会读得更轻松更愉快,进而爱上阅读,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如果父母不阅读,身边没有书,没有熟练的阅读技巧,孩子自然就少了一种阅读氛围,少了一位模仿的榜样。
怎样为孩子布置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?
(1)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。无论书房、客厅,还是卧室,只要光线明亮、感觉舒适、没有噪音干扰,都可以作为阅读场所。
(2)建立家庭书架,高度要配合孩子的身高,让孩子伸手就能拿到书。
(3)在书架旁可以摆放一些卡通玩偶或其他富有童趣的小装饰品,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为孩子挑选图书的三大误区
(1)以自己的兴趣为主,不考虑孩子是否感兴趣。亲子阅读的主体是孩子,因此,应按照他们的兴趣进行选择,如果家长不是很有把握,可以直接把孩子带到书店,征求孩子的意见,和他们一起挑选。
(2)认为字多图少的就是好书。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:83%的中国家长对儿童早期阅读缺乏科学认识,将早期阅读简单地视为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,这造成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压抑。
(3)一次就给孩子买一大堆书,不考虑孩子是否能看得完、看得懂。为孩子选购图书时不应只重数量,也要看质量。更要注意的是,除了内容健康以外,还要看画面是否清楚,内容是否正确,选择翻阅方便,不宜折损的图书。一般来说,分册装订的独立本好些,综合版也不要过厚,要满足不同年龄孩子的需要。
亲子阅读姿势的选择
家长可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,从背后搂住孩子,用大手握住孩子的小手,或者至少要与孩子并排坐。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认为:“把孩子抱在膝上,念绘本给他听,是非常有意义的事。这时,大人与孩子有肌肤的接触,有语言的交流,有心灵的沟通,幼儿全身,甚至全心,都能感觉到牢牢拥抱自己的‘那个人’。”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家长习惯拿着书追着孩子讲故事,这是一种极其不可取的方法。阅读的时间最好选在晚上孩子睡觉之前,或者是户外活动回来以后,这样更容易引导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书上来。在孩子不感兴趣的情况下,千万不要强迫他听你讲故事。
鼓励孩子阅读的妙招
(1)赞美孩子好的阅读表现。对爱看图的孩子,可以这样说:“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啊,这么小的细节都注意到了,真棒!”对爱提问的孩子,可以这样说:“这个问题提得很好,我们一起好好想一想吧!”对主动阅读的孩子,可以这样说:“太好了,你现在都可以自己读这个故事了!”
(2)和孩子一起阅读时,可以表演其中的精彩段落。譬如,妈妈和孩子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,这样既可以活跃阅读气氛,也可以增进和孩子的情感交流。
(3)将书籍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。比如在孩子过生日的时候,挑一本他最感兴趣的书送给他,并在扉页上写一些鼓励和祝福的话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重视。
(4)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成果。鼓励孩子写下阅读记录,发表自己的看法,将孩子创作的故事书展示给众人欣赏……让孩子享受阅读带来的“成就感”。
破坏亲子阅读气氛的不当方式
(1)强迫孩子背诵书里的内容。
(2)强迫孩子认全书里的每一个文字。
(3)不考虑孩子的兴趣,只给孩子阅读父母自己喜欢的书。
(4)在阅读过程中向孩子提问的次数过于频繁,让孩子感到厌烦。
(5)当孩子提出不同观点的时候,总是简单粗暴地给予否定
家长怎样挑选高品质的绘本?
首先,要重视绘本的艺术品质。英国著名艺术史大师肯尼斯•克拉克(Kenneth Clark)说过,“一件伟大的作品,即使坐在时速三十英里的巴士中,惊鸿一瞥,也能立即感受到它带来的震撼力。”绘本也一样,只有高品质的图画,才能培养孩子好的想象力,陶冶孩子的情操。如果读到的图画质量低劣、呆板,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就必然受到不好的影响。
其次,重视图画叙述故事的功能。好的绘本可以用图画来弥补文字的不足,达到画中有话的效果,使整本书更具有可读性。
另外,图书译制、编辑质量和装帧、设计和纸质等因素也应作为选择绘本的重要标准。如果家长刚开始对绘本不是很熟悉,可以先挑大师的作品和获得过国际大奖的作品,或者挑有信用的出版社所出版的作品,这样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品质保证。
常常把阅读认为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,给孩子很多压力,希望他读各种不同的书,而且读完之后就要马上说出故事,对孩子的要求太高,反而给孩子太多压力。因为孩子有压力,自然而然就对这本书产生排斥、反感。阅读本是一件轻松、愉快的事情,所以只要家长认为阅读对孩子是重要的,就放松心态跟孩子一起共读就可以了。
怎样陪孩子阅读绘本?
拿到绘本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,封面上的图,通常是故事的精华,家长可以让孩子从绘本的封面上猜猜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,引发孩子的想象。
翻过封面就是环衬。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。环衬这一页时常被忽略,其实很多绘本都在环衬里藏着关于本书的小秘密。比如安东尼•布朗的《我爸爸》和《我妈妈》里的环衬就是爸爸妈妈的睡衣图案。引导孩子去寻找和发现,会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。
接着是扉页。绘本往往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,这些图画有时候就是绘本故事的序幕,阅读时若漏掉,读到的故事就不完整了。
接下来就是大家都要关注的绘本的正文部分,一个个故事由此展开。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个故事:文字讲的故事,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故事。图画和文字不是机械的重复,而是互为补充,缺一不可。有些绘本甚至是图文分别讲述不同的故事,最后交汇在一起产生奇特的思维和视觉的冲击。还有些绘本用图来说出文字背后的故事。像《朱家故事》,如果只看文字,这个故事就不完整,而且完全脱离了作者的本意,没有了那种喷饭的效果。而《逛了一圈》这本书不仅正着看,还要倒着看,才会有不同的效果,极具创意。
在阅读绘本时,可以让孩子先读图,然后家长再读书。孩子在读图的过程中也许就了解了故事的梗概,也许还有许多的疑问。这个时候家长把故事娓娓道来。孩子一定能听得分外专心。知道了图中的精彩故事,发现图画中的细节。相信孩子很快就会爱上这本书。
最后就是封底。合上一本绘本时,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?不是的,封底也许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插曲,有些就是故事的后续。
看图说故事,意在解读图画的意涵,并增长讲故事的表达能力。然而,最重要的是读故事的心情,如果心情愉悦,怎么读都是好的,任何方式都是最棒的。
握着孩子的手读绘本
绘本,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。
绘本,是我们大人和孩子一起来读的书。那么,我们应该采取怎样一种姿势来阅读绘本呢?
当你的孩子还是一个襁褓婴儿时,请你把他或她抱在怀里。
当你的孩子长大了,请你坐在他或她的身边,紧紧地依偎在一起,一边握着他或她的手,一边来读绘本。
请把一本绘本平摊在你和孩子的面前。不要太近,也不要太远。太近,看不见整个画面,太远,看不清局部的细节。
然后,请你慢慢地打开绘本——
轻声地读吧,请你用带着感情的声音,去读绘本中的那些文字吧。请记住,即使是孩子认识几个字了,也切忌不要让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图画书中的那些文字。绘本不是识字书,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,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。
千万不要急着翻页,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绘本中的那些图画。孩子看绘本时和我们大人不同,他或她是透过看图画来理解故事的。
大人读故事,孩子一边用眼睛看图画,一边用耳朵听大人的声音,这就是绘本最正确的读法。
其实,这也是最能拉近亲子关系的温馨一刻。请你每一天花上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,握着孩子的手,来一起共读一本绘本吧。妈妈和爸爸带着情感朗读的声音,在孩子的记忆里是永远不会消失的。
暂无评论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 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