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:天地极寒等立春

英国诗人雪莱(1792.8.4~1822.7.8)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:“如果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”(If Winter comes,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?)200多年来,很多人都引用这句诗歌来表达对明媚春天、美好事物的向往,并以此激励自己熬过严酷的寒冬和人生的逆境。今天,恰好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——“大寒”,这是一年中天气最为寒冷的一段时间;更重要的是,时间周而复始,与大寒相接的,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,也是春天即将到来的标志——立春。

大寒节气的时间在公历纪元中,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后。我国古代谚语说:“小寒大寒,冷成一团。” 宋代诗人陆游也曾经写诗说:“大寒雪未消,闭户不能出。”这时候,我国大部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,正在经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:北方省份风大、低温,很多地方呈现冰天雪地的景象;而我国南方很多地气温润的地方,这时候也经常有寒潮袭来,阴冷的天气更让人觉得难以抵挡,还可能会出现霜冻等自然灾害。

大寒期间尽管天气寒冷,但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,这时候往往正是农闲时节,加之春节快要到来了,人们开始忙活准备年货,腌制过年的菜肴,写春联等等。如今,虽然二十四节气对于现代农业的指导意义已经不那么明显,但是每到大寒节气,人们还是能找到年终岁尾的感觉,而心中也会充满对新的一年春天到来的期待。

吴峻熙爸爸

大家好,我是吴峻熙爸爸!

相关推荐

花朝节——中国古代最明媚的节日

花朝节,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,简称花朝,也称“花神节”、“百花生日”、“花神生日”、“挑菜节”,汉族传统节日,流行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等地,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、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、二月二十五举行。节日期间,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,称为“踏青”,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,称为“赏红”。各地还有“装狮花”、“放花神灯”等风俗。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。据《广群芳谱·天时谱二》引《诚斋诗话》:“东京(今开封)二月十二曰花朝,为扑蝶会。 ”又引《翰墨记》:“洛阳风俗,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。士庶游玩,又为挑菜节。” 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。

立春: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

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,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万物生长、耕耘播种的最佳时机。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岁时节日,它意味着春天的开始,农民们就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。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现今人们都将这句话当作至理名言,而这句话最开始是句农谚,提醒农民们只有在春季辛勤耕作,这一年才会有好收成。

中华文化符号之二十四节气

有人说,二十四节气是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,因为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,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,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,千百年来在指导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。
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