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了,请注意保暖

落叶在寒风中飘动,霜雪又爬上窗台,秋天已经无声息地走过。“冬天了,要注意保暖啊!”相互挂念的人们关心着彼此,一份份温暖在冷风中传递。今天,按照我国农历,是一年中的第十九个节气——立冬。

立冬,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,草木凋敝,天气更加寒冷。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。”古代农耕社会中,立冬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称四立,是个重要的日子。古人眼里的立冬不仅仅是冬天的开始,还有休养生息之意。立冬之后,蛰虫休眠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。

正所谓“秋收,冬藏”。从传统农业社会流传下来的习俗里,辛劳一年的人们,会在立冬这天好好休息一下,犒劳全家,静静的享受收获的喜悦。在我国北方地区,立冬时也有包饺子的习俗。这时屋外寒风渐起,屋内炉火更旺。一家人围着圆桌,捧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,带着一种暖入心坎的享受。立冬,自然万物走向凋零,而萧瑟寒冷中却最见平常百姓生活中尘世烟火的温情。

进入冬季,昼夜温差加大,寒潮或大范围雨雪天气不时侵袭。我国无论是南方北方,寒冷开始,变成气候的主题。这时候,人们也喜欢利用冬天进食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,既能使身体更加强壮,也能起到御寒的作用。

学校里的老师们,看到同学们走进教室,总会叮嘱一句:“冬天了,大家注意身体,别感冒。”一句温馨的嘱托,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来自心底的温暖。

吴峻熙爸爸

大家好,我是吴峻熙爸爸!

相关推荐

花朝节——中国古代最明媚的节日

花朝节,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,简称花朝,也称“花神节”、“百花生日”、“花神生日”、“挑菜节”,汉族传统节日,流行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等地,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、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、二月二十五举行。节日期间,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,称为“踏青”,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,称为“赏红”。各地还有“装狮花”、“放花神灯”等风俗。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。据《广群芳谱·天时谱二》引《诚斋诗话》:“东京(今开封)二月十二曰花朝,为扑蝶会。 ”又引《翰墨记》:“洛阳风俗,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。士庶游玩,又为挑菜节。” 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。

立春: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

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,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万物生长、耕耘播种的最佳时机。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岁时节日,它意味着春天的开始,农民们就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。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现今人们都将这句话当作至理名言,而这句话最开始是句农谚,提醒农民们只有在春季辛勤耕作,这一年才会有好收成。

中华文化符号之二十四节气

有人说,二十四节气是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,因为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,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,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,千百年来在指导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。

暂无评论